自贸区税收优惠政策汇总(上海自贸区税收优惠政策)

一、经验比较借鉴

世界范围内各个自贸区的建立都有其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都需要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各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因此自贸区建设的侧重点也会与所不同。上海自贸区的建立有着特殊的战略地位,是中国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首次尝试,具有中国特色,因此有必要比较上海自贸区的不同侧重点。

(一)管理模式不同

上海自贸区的管理注重依法行政,自贸区管理模式大多以服务为主。中国政府的管理理念和职能正在发生重大转变,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强调简政放权,充分发挥市场“看不见的手”的调节作用。

上海自贸区内行政管理在某些领域退出,例如外商投资项目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备案信息由备案机构定期核查即可;金融领域的创新,如人民币可自由兑换,金融市场利率逐渐市场化等都在显示着自贸区内行政管理的干预在不断减弱。

但是政府简政放权,行政管理职能的转变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如目前自贸区内成立管理委员会,负责统筹自贸区内相关工作,且管委会的成员大多都选拔于原有行政管理班子的人员,由管委会负责统筹自贸区内相关工作。

因此从这方面来看,政府管理在部分领域的退出并不意味着政府的不作为,上海自贸区的运行仍然具有很强的行政管理色彩。但是与上海自贸区的管理模式相比,发展较为成熟的自贸区的管理政府在其中主要扮演服务的角色,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和市场调节的作用,已经充分实现了行业自律和行业自我管理,除了极少数本地法律明确限制的领域以外,自贸区内的经济活动基本不受干预,政府只是在诸如金融、公共运输、公用设施等行业进行监督,绝大多数行业实现了自我管理。

(二)财政税收政策侧重点不同

上海自贸区的税收政策侧重于对投资的支持,自贸区税收政策主要侧重于技术研发领域。中国上海自贸区是中国面对复杂的国际贸易形势,成立的第一个自贸区,是我国自贸区试点改革的大胆尝试。

由于之前中国的产业结构较为单一,现在正处于转型阶段,想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就需要加大投资,依靠投资的力量带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因此上海自贸区出台一系列相关的优惠政策来吸引外商投资,如在上文提到的外商投资领域的负面清单从最初的190条逐渐缩减到现在的30条,就体现出上海自贸区对外商投资的吸引力度不断加强。

但是国际上发展较为成熟的自贸区,成立时间较早,依靠本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早期国家的相关扶持政策已经发展完善。

再加之欧美、迪拜地区本身经济实力较强,发展程度较高,现在已经不需要通过投资拉动经济,带动产业结构升级,这些国家的自贸区政策样式虽然较为丰富,但总体优惠力度不高,反而倾向于补贴技术研发领域,并且能够有效的对于员工的培训和晋升提供帮助。通过占领技术制高点来实现国家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的同时保持国际优势。

二、对策建议

从整体上来讲,中国自贸区相较于世界上已经发展较为成熟的自贸区来说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在于中国的自贸区建设起步较晚、时间尚短、经验不足。目前中国对于各自贸区建设的功能定位和各自贸区之间的功能联通尚处于模糊阶段。

(一)促进系统集成和制度创新协同发展

自贸区建设需要促进各地区间的区域联动以及各部门间的协调配合,但目前自贸区建设的系统集成程度远远不够,出台了很多措施,但尚未形成系统化的制度体系,无法发挥制度的整体效益。例如上海自贸区内实行的一些负面清单条目还未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与国际标准相差甚远。

因此需要加强制度的系统化协同,秉持积极审慎的态度推动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完善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国际投资体系,推动行政管理制度的完善,丰富监管模式,整体协同各自贸区不同功能。促进资源整合,优化服务流程,建立统一标准,完善监管体系,扩大“单一窗口”含纳度,实现跨地区、跨部门的协同联动。

(二)自贸区建设要与其他国家战略并联推进

一方面,立足整体视角,赋予各自贸区政策自主权,鼓励各自贸区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灵活实施相关政策,实现差异化发展,协调各个自贸区之间的关系,深入落实战略定位,发挥自贸区对特定区域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另一方面,要坚定以深化改革为主线,制度创新为核心的政策不动摇,将上海自贸区战略同上海市的国际金融中心、科创中心、浦东地区综合配套改革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的发展紧密结合和操作性衔接,在探索中打造亚太地区自贸运营试验区。

(三)突出创新和人力资本的作用,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综上所述,不管是鹿特丹港自贸区,迪拜机场自贸区还是纽约港自贸区的成功都不具备偶然性,他们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特殊的政策便利性条件,并且紧紧抓住机遇,探索属于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促成了自身的发展。以人才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是助力经济发展的动力。

但我国多年来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机制不健全,专业人才缺乏,技术创新对经济的驱动力不足,因此形成了我国以劳动密集型等低附加值产品为主的产业结构,制约了我国经济的长足发展。因此为了促进上海自贸区形成自身独特的制度体系、完善的劳工政策,增加自身的“软实力”等,需要加快人才培养速度和进程,并积极探索针对创新型人才的激励机制,提高创新型专业人才的黏性,以人才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

二〇二〇年11月15日,RCEP协议的达成一方面标志着东亚经济体间的区域合作向纵深发展,更代表着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逐渐不得人心,以逐渐衰落告一段落。RECP的成员国都是中国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贡献了中国近三分之一的对外贸易规模。可想而知,RECP协定的达成有助于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格局。

上海自贸区成立已逾7周年,各领域改革成效显著。虽然进一步提升自贸区在投资、金融领域的开放程度绝非一日之功,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上海自贸区自身的独特优势有其具体体现:一是上海自贸区在各领域的积极探索在成立之后的时间里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形成了可供借鉴和可推广的发展经验。在上海自贸区成立之后,中国针对各地区不同的发展程度和自身优势赋予不同的战略定位,陆续进行各地自贸区的有益探索,推动中国面对全世界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开放;

二是上海的定位是中国的金融中心,在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肯定会吸引更多的跨国公司将其财务和管理转移到中国上海,将上海自身在运输、贸易及政策上的优势进行充分发挥,反作用于上海自贸区,促使上海自贸区更好地对接国际市场,并促进周边经济带的经济发展并提升其竞争水平。未来,自贸区有望取得更加瞩目的成果,并引领中国经济的深入改革。

联系我们

HAINAN QIANSHENG

高先生
19943344499
1114331199@qq.com
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金贸东路京华城6栋905